当前位置:

首页 >

 对铬鞣法的客观认识及控制铬排放技术探讨

对铬鞣法的客观认识及控制铬排放技术探讨

2014-06-13

来源:中国皮革网

作者:石碧

一直以来,因种种原因,社会对皮革行业用的三价铬鞣剂存在一些误解,国家将皮革行业纳入涉重金属行业,同时也将含铬边角料纳入《危险废物名录》。为此,行业协会联同科研院校和企业同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多次沟通,对皮革用铬的情况进行解释说明,同时企业也积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含三价铬的废液和固废进行分别治理和管理。但是仍然面临一系列实际问题,比如含铬边角料的资源再利用与政策相冲突等。为此,会议专门邀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石碧教授做了题为《对铬鞣法的客观认识及控制铬排放技术探讨》的演讲。

基于科学事实,公平对待铬与皮革

石院士在演讲中提出对铬与皮革,要建立对科学事实和数据的公平看法。铬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且具有环境持久性,其中六价铬离子极易溶于水且是一种强氧化剂,而三价铬离子的溶解度很低,二者的转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pH和浓度,在环境中其平衡结束于>99.9%

Cr3+和<0.1%的Cr6+,其中Cr3+会迅速转化为不可溶的三价铬氧化物,从而不再具有生物可利用性,且远离了铬的氧化还原平衡。

Cr3+的使用对消费者和工作者不产生危害

对于皮革中Cr3+的使用,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对消费者和工作者均没有危害,针对Cr6+的急性毒性,国际上已有学者建立了数据模型进行风险评估。模型中以一双鞋使用2平方英尺皮革为例,经折算,一双鞋皮革重量约为200g,而皮革中所含Cr6+的最大可能量为10ppm,而Cr 6+的半致死量LD50,经口值为26mg/kg体重,观察到不利影响的剂量(NOAEL)为1mg/kg体重。由此计算,体重为70kg的成年人每天要吃掉900双皮鞋才可能达到半致死量死亡;每天要吃掉35双皮鞋才可能出现不利影响。因此,产品中Cr6+的急性毒性离皮革消费者的风险还很远。另外,对于Cr6+的致癌性问题,目前大量研究已清楚的表明Cr6+的致癌性是通过吸入或者支气管进入导致肺部肿瘤,因此,对于Cr6+致癌性的关注并不适用于皮革类消费品。另据统计数据表明,Cr对皮肤的致敏性问题也不像公众通常所声称的那样突出,只有不到百万分之五的人会对Cr有过敏反应,这一概率是其他用于制革的金属的大概4倍。

避免皮革中形成Cr6+的有效方法

尽管如此,也还是要尽量避免在皮革加工中形成Cr6+。例如:1、尽量使用优质的铬鞣剂;2、在鞣革各工序不用氧化剂;3、水场工段结束时pH值要低(3.5-4);4、工艺结束时进行最后的水洗操作;5、避免在染色工序前使用过量的氨;6、使用高性能的加脂剂;7、避免使用铬酸盐颜料;8、使用1%-3%的栲胶,其具有抗氧化保护作用;9、当无法使用栲胶时,使用合成抗氧化剂等等。

控制制革铬排放的关键技术探讨:逆转工艺值得期待

针对控制制革铬排放的关键技术,石院士明确指出铬的排放主要由含铬皮渣、含铬污泥、铬鞣废水及染色废水组成,其中含铬皮渣本身没有危害,目前也有成熟的技术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无法利用的建议采用填埋方式处理。含铬皮渣采取焚烧的方式是很不好的选择,这是由于在>500℃的条件下,Cr3+转化为Cr6+的速率加快,从而产生可吸入的铬酸雾,因此严禁焚烧。

针对传统工艺中含铬废水产生量大、分离不彻底的问题,石院士提出逆转工艺,该工艺突破了传统制革工艺流程,将铬鞣工序置于染色工序之后,且减少了生产工序,通过实验,采用逆转工艺后含铬废液的产生量可从5.36t/t灰皮降至1.8t/t灰皮,减少66.4%;平均浓度由传统工艺的1237.8ppm降至490ppm,废铬液中的三价铬减少86.7%。因此,该工艺不仅提高了Cr吸收率,减少了Cr的使用量和排放量,并且保证片削皮渣、复鞣染色加脂工序都无铬,减少了Cr的输出工序。经该工艺加工的成品革的各项指标,经检测都能达到产品要求。通过逆转工艺加工得到的皮革在粒面指标、柔软丰满及部位差等方面不差于传统鞣制工艺,在某些指标甚至优于传统工艺。

责任编辑人:王若文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