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新闻>

 孟璐璐:雕刻民族文化之美,传承皮雕技艺之魂

孟璐璐:雕刻民族文化之美,传承皮雕技艺之魂

2024-08-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中新网新疆新闻8月29日电(糟玉琴)近日,在新疆巴州举行的2024“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非遗展新疆展位上,一位身穿白色上衣,脖子上戴着宝石镶嵌皮雕挂坠,面容秀丽的年轻女子,正在用压擦器完成着皮雕工艺品,她便是乌鲁木齐市级代表性非遗皮雕技艺的传承人——孟璐璐。

皮雕即皮革雕刻,是指在经过植物鞣制的皮革上进行刻划、敲击、压挤、推拉、染色等,形成层次鲜明的纹饰。中国的皮雕艺术起源于草原游牧民族,早在先秦时期的手工艺专著《周礼。考工记》列出的三十多种手工艺就有《攻皮》工艺。

自幼与皮具结下不解之缘
孟璐璐,1989年,出生于乌鲁木齐安宁渠镇,因父亲工作的原因,她常随父亲前往阿勒泰、塔城、伊犁等地。她说:“我总会被那些精美的皮具所吸引——马鞍上细腻的雕刻、皮鞭上流畅的线条、皮靴上独特的图案……这些都像磁铁一样,紧紧吸住了我的目光。我常常蹲在牧民身边,静静地看他们如何选皮、裁切、雕刻,喜欢观察牧民们制作皮具的过程。”那复杂而精细的技艺让她着迷。
除了喜爱,孟璐璐还对这些皮具充满了好奇。据她介绍,大学期间,有个产品设计,出土的文物追溯到游牧文化里的一些器皿,比如腰包、皮囊、箭筒,这些最原始产品设计的范本一直激励着我去挖掘背后的故事。

将民族文化融入皮雕
毕业之后,她踏上了前往内蒙古的求学之旅,拜内蒙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代表性皮雕非遗传承人,嘎瓦(李思沁)为师。有句话一直对孟璐璐印象深刻,她回忆起老师对她的教诲时说:“他经常引导我对新疆传统工艺和民族文化进行一个结合与深挖,告诉我,你作品展示出来不只是一个皮具,皮具所蕴含的一些内容,是需要通过历史和故事补全的。”
经过几年的努力,孟璐璐终于学成出师,并于2013年成立了自己的皮雕工作室。她的作品以新疆元素为主题,将传统工艺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创作出了大量富有新疆特色的皮雕艺术品。天山雪豹、巴旦木花纹、雄鹰、雪山……这些元素在她的刻刀下栩栩如生,无不体现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赋予了皮雕作品独特的风采。
据她介绍,有一副十分满意的作品,是一个“母亲系列”,已经做了第三幅了,陆续还会继续再做。孟璐璐还补充说:“我经常去牧区跟着老手艺人学习,在家里是被这些‘妈妈们’所照顾着的,与她们接触后就发现,有些少数民族是没有文字的,这些女性通过刺绣教蹒跚学步的小孩子认识上面的图案,这对我触动很大。”


个人挑战与皮雕困境

这一行业中,女性是相对较少的,在皮雕制作的过程中对体力提出了不小的要求。她说:“选皮、打版的过程,既脏又累,耗费体力。这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挑战,每次完成一个大件作品时,相当于是跑了一场马拉松。”
皮雕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领域的一块美玉,但因作品制作工序复杂,材料成本高昂,传承人青黄不接,价值被严重低估等原因,使得皮雕艺术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最大的问题和困难就是手艺的断代和流失,与记者谈到这些时,孟璐璐眉头紧缩,她说:“手艺人学习皮雕工艺之后,传统皮雕被许多现代化的东西所取代了,没办法靠这个为生。而且有些老手艺人去世后,物件复原困难,只有物件没有人,传承的载体不见了,难以挖掘背后的故事,要把这个东西补全是最难的。”

乌鲁木齐市皮雕产业链发展已初具雏形
孟璐璐不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皮雕艺人,更是一位致力于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志愿者。多年来一直在基层开展扶贫项目的培训,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牧民。
此外,孟璐璐还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公益活动。她带领当地农牧民创立了生态友好产品的公益品牌“牧民手作”,创作了一系列反映新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作品。她说:“希望通过这些作品,向社会展示新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并呼吁更多人关注和支持生态保护事业。”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皮雕匠人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皮雕艺术在乌鲁木齐市艺术产业链发展已经初具雏形,既有专业的皮雕体系传习教学,也有艺术价值得到各界认可的皮雕作品,更有活化皮雕艺术的文创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如今,孟璐璐以皮为纸,以刀为笔,雕刻出民族文化之美,传承皮雕技艺之魂。她已经培养300多名传承人,她说:“希望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皮雕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这门古老而美丽的艺术。”

责任编辑人:毕波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