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会上,两名来自民营企业的代表——安踏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浙江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先后发言。
晋江城市一景 记者董严军摄
对两位代表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根深叶茂,主根要扎稳,这是一种企业家精神的体现。”“我在福建、浙江工作时,鞋帽服装方面的民营企业非常多。从最开始的来料加工为主到现在创立自己的品牌,进而超过国际品牌,我观察这些异军突起的企业,就是心无旁骛、一以贯之、做强主业。”
“如果企业成立没几年就倒了,那么我们发展现代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也就没有持久性。企业自身要练好内功。”总书记说。
如何让民营企业扎稳主根、根深叶茂?不仅要依托民营企业勤练内功,更需要用心用情用力厚植营商环境“沃土”,让民营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奔涌。
就在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全国30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晋江“以良好政企互动营造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流营商环境”典型做法入选,成为全省唯一上榜城市。
良好的政企互动是晋江民营经济健康高速发展的法宝,也是“晋江经验”的重要内容之一。站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晋江党委政府主动靠前,通过一个个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让晋江企业做好主业、聚焦主责,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服务护航让企业轻装上阵
企业扎稳根基、茁壮成长,离不开优渥的土壤和健康的生态。良好的营商环境、亲清政商关系的践行缺一不可。
混凝土机轰轰作响,挖掘机、推土机、土方车齐上阵……在恒安集团内坑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现场,部分标段已达到主体封顶状态,即将进入装饰装修阶段。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预计于8月整体完工,将引进智能生产线和分拣仓,形成集“上游原材料”“智能生产”“智慧仓储”“2B、2C智能分拣仓”于一体的现代化卫生用品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恒安集团在全国标准最高、体量最大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超百亿元。
项目的快速推进,得益于重点项目专班制度。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晋江通过主动靠前服务,第一时间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包括拿地即开工等新举措,让我们节省了许多时间,可以提早开工、尽快投产。”
不仅如此,为了帮助推动企业增资扩产,晋江坚持纵横协同、联动推进,严格落实“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
距离恒安新项目不到10公里的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里,福建博璋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已经正式投产。宽敞明亮的标准厂房内,两排蓝白相间的“铁箱”整齐排列,这是博璋智能运动鞋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这里基础设施齐全、厂房建设高标准,让我们可以‘拎机投产’。”入驻标准化园区厂房,博璋智能董事长陈文辉满口称赞。这个来自莆田的新晋江人,已在晋江创业多年,“晋江有很多机会,营商环境也很好,让我可以尽情发挥、做好企业。”
让陈文辉惊喜的,还有一系列“大礼包”——在相关部门的“引流”下,一拨拨客户前来参观、洽谈,让博璋智能迅速打响了市场知名度。
入驻永佳以来,博璋智能新签了4条制鞋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订单,金额超4000万元。不仅如此,博璋智能还进入了龙头企业安踏集团的供应链。
安踏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赖世贤说,安踏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晋江市委、市政府打造的一流营商环境,“虽然安踏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化的体育用品集团,但我们的根在晋江,我们的结算中心总部、一体化物流园、博士后工作站及正在投建的智能工厂都设在这里。”
该帮的帮到位,该放的放彻底。2023年以来,晋江市通过常态化开展“局长走流程”,深化推动“极简办”“集成办”“就近办”“网上办”;先后开展“一业一证”省级改革试点,创新“七证同发”等举措,工程建设审批时限压缩到31个工作日,通过行政服务改革提速,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晋江整合“一件事”集成套餐25项,覆盖重点领域、高频事项;打造全省首个“无实体证照办事”政务大厅,推出“千企千面”线上专属服务空间,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64%,“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比例达100%;用好政策直达兑现平台,直接送政策、送资金上门,每年兑现惠企资金超25亿元。
“生人熟人一个样。”“我们抢出时间,企业赢得速度。”“让企业更快、更安心地参与经营竞争。”“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这样的话语,成为晋江党政干部的座右铭。
重塑新巢 强化产业集群生态
当下,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简单的落地投产,更有对发展空间、发展质量、发展市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产业链集群式的角力已是世界市场的常态。
向上要空间,向创新要增量,不断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素,成为晋江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落点,也是推动产业集群“固本增效”的关键一招。
左右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工作圈就是生活圈——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里,入驻企业忙装修、赶生产。在这一方天地,记者看到了现代化的标准厂房、科技化的生产场景,以及多元化的园区生态。
当下,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已招引30多家企业入驻其成果创投孵化中心。其中,博璋智能不仅自己入驻,还“呼朋引伴”,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五持恒科技公司、新时达机器人公司也推介进来,构建起“左右楼就是上下游”的鞋机智造生态圈。
曾几何时,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所在地块在未盘活前,一度被列为“三低”(低利用率、低产能、低贡献)企业用地,荒地、闲置厂房是这里的标签。
“现在,我们不仅有了生产空间,企业环境也更好了。不仅如此,园区还引入数字化平台,企业的用电、用水、用气都一目了然,企业管理也更加便捷了。”园区入驻企业泉州鹏太机械负责人告诉记者,“上下游企业入驻以后,在园区形成了强有力的配套,产业协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这对于企业内部降本增效、练好内功都有很大帮助。”
当下,发展空间是最重要的资源。晋江不是为建厂房而建厂房,而是把园区标准化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平台。
为了赋能产业向新向质发展,晋江市坚持“产业集群+特色园区”方向,按照“一园区一主导产业”思路,立足差异化、前沿化,明确园区定位,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和集聚效应,加快构筑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主引擎。
数据显示,2023年,晋江市园区标准化建设新增产业空间170万平方米,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8.7%,首次跻身全国工业百强县前三。
晋江把园区标准化建设作为创新发展“晋江经验”的重要抓手,推深做实园区标准化建设,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集群化。
截至目前,晋江共盘活低效用地8100亩,新建标准化园区超400万平方米,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腾”出了空间,筑就了“新巢”。
不只有实体空间上的集聚,更有产业协作上的强化。近年来,晋江持续推进本地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深度融合,推动泳装产业企业与安踏、特步、361°等晋江本土鞋服品牌合作,借力打力,打开新的产业合作局面,收到了良好效果。
2023年,安踏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2%,达到623.56亿元,再次稳坐中国市场的头把交椅;特步集团收入创下历史新高,增长10.9%至143.46亿元;361°收益84.23亿元,同比猛增21%……
晋江的体育产业有“头狼成群”,其他多个产业也形成了搬不走的产业链优势和集群优势,成为全球传统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品牌基地。
从上海来到晋江,“五角心”品牌主理人朱奎银说,因为有安踏、特步、361°等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体育用品品牌,在陈埭10公里半径内,就可以快速找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一双运动鞋的所有材料配件、研发团队和技术工人等,“这里是造牌的绝佳地!”
近年来,晋江市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龙头企业持续发挥产业链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协同迈入高质量发展新轨道。30多年扎根实业,晋江民营经济聚企成链、集链成群,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配套和产业体系。背靠产业集群和本土链主企业,数以千计的晋江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找到立足之地,涌现出产值超亿元企业1258家、超10亿元企业154家。
激活要素 助企业创新求变
“创新是企业生存之本。没有所谓的传统产业,只有不创新的产业。有强大生命力的企业,必须有持续的创新能力。”丁世忠说。
在“纸片”“鞋片”“布片”“薯片”上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文章,晋江同时谋求创新和发展。
“晋江民企的敏锐度非常高,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能快速地跟进、迭代,研发出符合消费导向的商品。”晋江市科技局局长张清常说,“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晋江的民企也开始面临发展的‘痛点’,即科创资源嫁接相对落后。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科技和创新资源的吸附能力相对薄弱。”
如何破解中小企业的“创新之问”?晋江“请”来了“帮手”。
近年来,晋江市着力构建起全链条科创生态,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引进9家国字号科研平台、4大本硕高校,以及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平台,并以对接会、洽谈会、专场交流会、组团参观等形式,推动产业企业与在地创新资源对接。
星达是最新的受益者。在晋江市三创园石墨烯研究院,泉州市星达鞋服材料有限公司与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联合创办了实验室。在这里,决定专业运动鞋关键性能的超轻碳板成功实现产业化。
“格林卡碳纤维是我们实验室的成果,可谓‘三年磨一剑’。”泉州市星达鞋服材料有限公司总裁庄刚松说。
记者了解到,这项材料的突破为星达带来了来自安踏等品牌企业的潜在新订单,并吸引了新品牌客户的高度关注。
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罗圭纳告诉记者,该研究院提供专业技术和人才主导研发,星达推动研发成果产业化生产落地,“我们将石墨烯技术融入碳板,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耐折度和弹性,同时降低了重量,较好满足了当前专业碳板跑鞋、篮球鞋的轻量化需求。”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晋江推动更多传统企业向高、向绿、向智跃升,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数据显示,2023年,晋江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0.9%;新认定科技小巨人企业70家,同比增长63%;推荐365家企业申报高企认定,预计高企保有量857家,同比增长33.9%。2023年,民营企业更是贡献了晋江95%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科技型企业数量。
着眼于激发在地创新资源要素的同时,晋江也在放眼更广阔的创新高地。
全国研发,晋江智造。今年以来,晋江市湾区创意创新创造中心、晋江(武汉)离岸创新中心等正式落地,推动更多的创新资源导入晋江产业企业,在晋江实现产业化落地。
以链式思维抓产业,晋江因“势”谋变,将“政府想做的”和“企业想要的”有机结合。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重商亲商爱商的浓厚氛围,在晋江,民营经济这片“森林”扎根“肥沃土壤”、尽享“阳光雨露”、愈发“本固枝荣”。
党委、政府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扶一把、拉一把”,给予企业强有力的支持,这是晋江民营经济过往发展历程中涉水过关的坚实基础。
一任为一任打基础,一任为一任添后劲。作为“晋江经验”发祥地,晋江持续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实体产业发展,继续当好“引路人”的角色。科技创新赋能下的晋江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持续澎湃。
(记者 柯国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