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24年第4期>

 中国皮革行业特色区域专题系列报道之二十五:做强箱包皮具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中国箱包皮具生产基地·邵东

中国皮革行业特色区域专题系列报道之二十五:做强箱包皮具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中国箱包皮具生产基地·邵东

2024-05-23

来源:《北京皮革》

作者:文/邵东市箱包产业协会 图/唐嗣杰 彭 刚

邵东市地处湘中腹地,毗邻邵阳市。地势南北崛起,中部抬升,分向东西倾斜,总面积1778平方公里,人口134.5万人。邵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320国道、S315省道、潭邵高速、衡邵高速、娄邵铁路、洛湛铁路和怀衡铁路贯穿市区,为邵东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邵东市以民营经济活跃而闻名,丰富的石膏、煤、铅、锌、锰、铁等矿产资源为邵东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邵东市素有“百工之乡”“商贸之城”“民营之都”的美誉,拥有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2020年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市等区域发展名片,2012年,邵东市荣膺 “中国箱包皮具生产基地”称号;2018年,获“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称号。


邵东箱包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以家庭作坊生产书包为主,当地农民从事原材料采购加工和路边摆摊销售,凭借低廉的价格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1990年,受科技水平制约,所谓的“三来一补”模式,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成为邵东箱包生产企业的主流商业模式。随着原材料和配件产业的发展,箱包产业逐渐脱离家庭作坊模式,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模式,由点到线,带动产业发展。

进入2000年后,消费者对箱包的需求从传统的功能性升级为功能与设计并重,邵东开始研究“走出去”的策略,最大限度地拓展海外市场,逐步、稳定地增加箱包出口;同时提出了“做上去”的策略,加大研发和技术创新,走专业化、智能化、品牌化的道路。

到了2010年,互联网+成为邵东箱包行业的新发展方向和重要趋势,电子商务的出现拓宽了销售渠道,带动了箱包企业的经营模式创新。历经多年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重塑了箱包产业模式和商业模式,为箱包产业提供批发、加工、网店、定制等服务,推动箱包外销快速增长,提升了销售额及利润率,邵东箱包形成了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直至今日,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邵东箱包产业在国内市场已牢牢地占据一席之地。

强化品牌建设 推动产业发展

作为中国箱包皮具生产基地,邵东历经由家庭式小作坊单一生产向大中小型企业共同发展的历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值显著提升,60万邵商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构建起了全球销售网络,大大提升了邵东箱包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目前,邵东箱包涵盖书包、休闲包、电脑包、旅行包、拉杆箱、智能包等7大系列5000多个品种,拥有注册商标721件,其中书包销售量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60%,全球设立4000多个分支机构,产品畅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有国际商贸城1个,入驻商贸企业超4500家,星沙物流园仓储超15万平方米,物流专线达200多条,覆盖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有布匹皮革配件市场3个、综合生产园区3个、产品交易中心2个以及多个龙头企业自建的箱包生产基地,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黑田铺、魏家桥、周官桥、火厂坪等周边乡镇为依托,辐射面积达50平方公里的产业经济圈。

2022年,邵东箱包皮具工业总产值达到268.11亿元,进出口总额达12亿美元。行业拥有箱包个体加工户超2万家,各类箱包企业超4000家,其中生产制造企业达2268家,箱包销售贸易企业达1800多家,规模以上箱包工业企业217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上市后备企业挂牌4家。行业拥有注册商标721件,马德里商标24件,湖南省著名商标25件,湖南省名牌产品25件,邵阳市名牌产品78件。涌现出如“醇龙”“阳光8点”“益豪”“奥普森”“林峰”“裕丰”“好阿优”“金利狐”“五好”“奥朗”等20多个知名品牌。

邵东箱包以产品品质为基石,采用线上线下品牌并行推广模式。线上通过运用阿里巴巴、淘宝、京东、天猫、唯品会、苏宁易购、亚马逊、eBay、速卖通、沃尔玛等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扩大国际市场范围。以全球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采用C2B模式,迅速响应并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注重品牌差异化战略,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多样化的产品款式和系列,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线下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和体验,增强客户的信任感和满意度,满足客户的即时需求。其中,醇龙箱包、阳光8点等作为邵东龙头企业,通过塑造独特品牌形象和价值,打造优质、时尚、智能箱包,使邵东箱包在市场竞争中独具特色,进一步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加大研发投入 加强科技创新

创新是邵东箱包皮具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关键。2019年,为促进企业创新设计,提升核心竞争力,举办了邵东市工业设计大赛,围绕邵东三大产业集群,整合工业设计资源,以“集群发展,设计赋能”为主题,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大赛以创意和高附加值为引导,重点关注时尚外形设计、智能制造设计,征集优秀作品达1000余件,助力邵东箱包行业转型升级,实现从“邵东制造”向“邵东创造”的蜕变。

邵东市率先在全省县级层面组建了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通过邵东智能研究院平台作用,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全方位支持邵东箱包产业发展,2021年,邵东研究院“小平台托起大产业”的邵东模式得到湖南省毛伟明省长的批示和表彰,并作为典型经验向全省推广。2022年邵东市箱包企业研发投入达到了9.98亿元,同比增长33.6%,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达到了3.95%,行业专利授权量超过3000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72件。邵东箱包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达12.5万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达到了5.83%,全市培育了大量的技术熟练工人。

通过邵东智能研究院和行业龙头企业,邵东引进高层次人才超过80名,开展技术众包项目超过20项。全市先后建成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等研发平台30余个,建成了5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在技术创新上为箱包产业发展助力,推动邵东箱包产业改进外观、提升品质。与此同时,邵东箱包龙头企业纷纷自建箱包技术研发中心,联合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理工科技学院等高校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和科技研发项目揭榜挂帅,推动箱包科技成果落地实施。

针对国内箱包行业“一人一机”的生产模式,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人车缝技术熟练要求高的问题,邵东积极拓展传统产业自动化升级改造和智能箱包产品的研发设计,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创新升级。醇龙箱包董事长李刚清,深刻领会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要义,率先将智能芯片等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实践,引领科研团队打造了一个涵盖智能箱包产品研发、人工智能软件设计、箱包产品检测、全自动化箱包生产设备以及智能化营销平台于一体的智能箱包产业基地。该基地集成了工艺规划、装备研制、模具研发、系统集成等环节,构建了高效、高质量、高自动化、低成本的箱包行业“智”造水平,推动箱包上料切薄、接合、加热、压型和切料等工艺的全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提升了30%以上,并成功研发了太阳能背包、智能儿童书包、智能商务背包、自动跟随行李箱等多个系列的智能产品,荣获30余项专利授权。

邵东箱包以智能化为驱动,引领箱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球市场提供了高品质、具有竞争力的箱包产品。此外,邵东箱包企业也通过“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积极参与湘交会、广交会、国际箱包展、中非经贸博览会、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等展会,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接触新客户和潜在客户,加强与国内外箱包品牌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全球化布局。

积极招商引资 聚力园区建设

随着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快速推进,产业园区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满足邵东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人才、资金、项目的回流,邵东市成立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宏观指导与调控,发布一系列配套政策,如《鼓励中小微企业进入标准化园区发展的优惠政策》《邵东县出口商品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政策为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土地租赁优惠,对箱包行业给予技术指导、资金倾斜、信息服务,并积极展开职业技能培训及人才引进,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持。2022年,为进一步巩固返乡创业基础,邵东市率先构建工业园区平台,设立返乡创业就业园,推动湘商产业园建设,建成标准化厂房310万平方米。五年内,共有2.6万余人返乡创业,投身于箱包、智能制造、新材料等行业,引进了醇龙箱包、益豪手袋、阳光8点等国内箱包龙头企业,投资上亿元的企业达到52家。同时,规划建设千亩原材料产业园区,借鉴地方特色园区建设经验,通过招商引资政策,引进配套原材料企业入驻园区,选拔并大力培育本土优秀原材料企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双向发展。邵东将不断完善箱包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全力将箱包皮具打造成千亿产业,致力于将邵东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箱包皮具生产基地。

延伸产业链条 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中国箱包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邵东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用工困境和不断上升的成本压力。为缓解这一问题,邵东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工业园区+产业链+农村就业帮扶车间+农民家门口就业”的发展模式,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成立工作小组,邵东市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等16个文件,在魏家桥、流光岭、东红、光冲等乡村地区设立车间,引导农民培训、提升技能,积极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他们在乡村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和壮大智能制造、箱包皮具等产业链,实现乡村就近招聘,当地村民家门口就业,进而延伸和补充产业链。邵东积极推动箱包皮具产品下游产业链向乡村延伸,充分发挥政策扶持优势,培育壮大箱包产业,实现产业兴旺、人民富裕。目前,邵东市已建立205个扶贫振兴车间,提供6000多个扶贫岗位,形成了集原材料供应、箱包皮具及配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邵东箱包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品牌建设不足、技术研发创新不足、劳动力短缺等。面对这些问题,邵东将从品牌建设、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入手,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和设计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培育著名品牌,完善和提升自身的发展,以巩固国内外市场的地位,实现高质量发展。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