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第二场“部长通道”,5位部长回应热点问题!

第二场“部长通道”,5位部长回应热点问题!

2024-03-08

来源:中国政府网

作者: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民政部部长陆治原、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接受了采访。一起来关注——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

谈新型工业化重点任务:将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要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首先是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不能当作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要让它“老树发新芽”,要推进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让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优势产业要巩固提升,要保持它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继续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同时还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要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继续推进建设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我国有178家高新区、有46.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要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好,也就是三句话: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一方面,要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适度超前建设5G、算力等信息设施。要继续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促进5G赋能“千行百业”。同时要强化5G演进,支持5G-A发展,加大6G技术研发力度。另一个方面,要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推进新型工业化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今年,我们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也准备试点开放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增值电信业务。

谈“专精特新”:今年要建设100个左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我国中小企业有5000多万家,量大面广,联系千家万户、支撑千行百业。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现在,我国培育了12.4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2万家。这些企业在强链补链延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还要再重点建设100个左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民政部部长陆治原:

谈社会救助:去年4063万人享受低保

截至目前,已经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的有6600万人。去年享受低保的有4063万人,特困人员有472万,还有740多万人次得到了临时救助。下一步,将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一是要找准救助对象。二是要推动政策落地落实,要让政策能够体现出实效。三是一定要让这项工作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谈养老服务:持续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格局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了2.97亿,占人口的比重为21.1%,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2.1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4%。我国的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进程速度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重三个显著特征。

养老问题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任务。将持续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格局。对居家而言,为居家养老提供一些服务:提供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一些智慧型家庭养老床位;提供老年人助餐,就是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养老机构上门服务,如助洁助医助浴,特别是要对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建立探访关爱制度。

对社区而言,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特别是要积极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老年活动中心,发展老年食堂。

对机构而言,要做好兜底性养老服务,也就是对城市的“三无”老人、农村的“五保”老人,包括一些家庭困难的重度失能失智老人的养护。要大力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发挥市场作用,发展银发经济,要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

谈污染防治理:2023年钢铁行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2亿吨,超前三年总和

2023年,加快了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进程,全国钢铁行业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2.2亿吨,超过了前三年的总和;完成了北方地区农村清洁取暖改造200万户,有效降低了散煤使用。在国内全面实施了轻型汽车国6B阶段的排放标准。加大了监督帮扶力度,督促地方整改了8.7万个涉气的环境问题。2024年重点有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高的标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考虑要在空气质量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生态修复、农村环境整治,以及危险废物的风险管控这些领域取得一些标志性的成果,为美丽中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牢基础。

第二,要聚焦区域重大战略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分层次推进美丽省域、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海湾、美丽河湖建设。

第三,要大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以减污降碳为抓手,推动我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快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进一步落实好、建设好全国碳排放市场尤其是最近启动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为我们绿色转型做好支撑。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

谈交通强国建设:新能源汽车使用量在公交系统中占比77.6%

首先是基础设施更加强大。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还有邮政快递网、世界级的港口群,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包括川藏铁路、深中通道,“四好农村路”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全部的建制村都直接通了邮。

第二个特点是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刚刚过去的2023年,据统计,平均每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到1.6亿人次,每天全社会的货物运输量超过1.5亿吨,每天有3.6亿件的快件被揽收。

第三个特点就是绿色和智慧交通深入发展。智慧公路、智慧铁路、智慧港口加快建设,新业态蓬勃发展,智能化和数字化的运输服务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贴心”。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装备加快使用,新能源汽车使用量在公交系统当中占比达到了77.6%。

第四就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交通运输部和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一部三局”大部制已经建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完善,“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全球交通合作持续深化,多边、双边的交通合作不断加强,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深化综合运输体系的改革,要促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要抓好安全生产,要全力保通保畅。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

谈全国统一大市场:坚决纠正利用隐性壁垒实施地方保护行为

今年,重点将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我们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立法进程,推动《条例》尽快出台,有效发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事前规范作用。

二是推动企业跨区域迁移和经营便利化。目前,我们正在修订企业法人登记有关制度。在这次修订中,我们将明确企业异地迁移可以直接到迁入地办理变更登记,对登记提交材料的标准、程序和时限进行统一规范,加快推动企业异地迁移实现全程网上办理。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将迁移申请、调档、登记等多个环节整合为迁移变更登记1个环节,真正实现“一次申请、一次办结”,切实提高监管服务水平。

三是坚决纠正利用隐性壁垒实施地方保护行为。针对现在有不少企业反映有的地方利用信用评价、地方标准构筑新的隐性壁垒的行为,我们将加大规范清理力度。一方面,推动《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修订实施,全面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共用,着力推进企业信用评价公平统一。另一方面,我们也将深入开展地方标准专项梳理排查,进一步规范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应用,目的在于严格禁止利用地方标准实施妨碍商品要素自由流通的行为。

最后,继续加大对行政性垄断的监管执法力度。针对不少地方限定交易、限制企业参加招投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将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及时回应经营主体关切。

谈质量和标准:推动自主研发、自主技术向自主标准转化

2023年,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21,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2902项,主要消费品和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6%。

2024年,在质量支撑方面,重点抓好三件事情:

一是遴选一批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充分发挥质量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中的作用。将重点在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遴选一批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

二是启动一批质量强链标志性项目,充分发挥质量在支撑产业健全强链中的作用。将围绕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启动一批质量强链标志性项目。

三是培育一批质量强县、强区、强镇,充分发挥质量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将探索建立县域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大力支持各地通过发挥本地优势,完善质量促进政策措施,培育一批质量强县、强区、强镇,着力打造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

在标准引领方面,也是重点抓好三件事情:

一是发挥标准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中的牵引作用。将结合实际提高一批技术、能耗、排放标准,加强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标准研制,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同时,也将进一步提高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标准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是发挥标准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保障作用。我们将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标准制定工作,也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持续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三是发挥标准在支撑产业稳链中的基础作用。将聚焦工业机器人、北斗规模应用等重点产业链,实施一批标准稳链标志性项目,加快研制关键环节技术标准,进一步推动自主研发、自主技术向自主标准转化,不断健全完善我国标准体系,切实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