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皮革行业特色区域专题系列报道之十二:培强特色产业 振兴县域经济——阳原县毛皮产业发展概况

中国皮革行业特色区域专题系列报道之十二:培强特色产业 振兴县域经济——阳原县毛皮产业发展概况

2023-03-08

来源:《北京皮革》

作者:阳原县毛皮产业发展中心

阳原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市西南部,县域总面积1839平方公里,辖5镇9乡、301个行政村,总人口26万。阳原县有独具特色的“两张名片”,一张是世界级名片“东方人类的故乡”——境内泥河湾遗址群闻名世界;另一张是国家级名片“中国毛皮碎料加工基地”——毛皮文化历史悠久,“碎皮缝制”技艺在行业内独树一帜。

文化引领——叫响中国毛皮文化发祥地

阳原县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同时也是毛皮文化的发祥地,人类在此经历了200余万年的进化过程,利用动物毛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据考古研究发现,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10万年前的阳原侯家窑人,就开始用石器切割兽皮,并用皮条连接石球来猎杀野马,使裹束兽皮穿贯头衣御寒成为现实,这是人类向创造服饰迈出的第一步。旧石器时代晚期,阳原虎头梁人已学会磨制骨针、骨锥,缝制皮衣,使人类的服饰脱离萌芽状态,向文明跨出了重要一步。距今约五千年左右,华夏人文初祖——黄帝率领数万先民,从陕西渭河流域迁徙至泥河湾盆地、桑干河流域。发现桑干河两岸盐碱滩地可使动物毛皮变得柔软绵滑,于是在部落里全面推广和普及,这就是最原始的鞣制技术。现今,阳原境内大盐厂、小盐厂、碱洼、碱沟、咸水皂等一些古老的村庄,据说就是黄帝时期毛皮加工基地的遗迹。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开启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当之无愧地成为毛皮文化的开山之祖,阳原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毛皮文化发祥地,并得到业界认可。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元代窝阔台统治时期,设立于阳原的弘州人匠提举司及其所属的纳石矢局、毛缎局等,都鉴证了阳原毛皮的历史传承。直至明清时期的张库大道千里通商、阳原皮业鼎盛,毛皮加工技艺传承绵延不绝,形成了独特的阳原毛皮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根脉和魂魄,吸引着毛皮业内人士不断前来尝试新的商机。阳原毛毛匠也以自己的坚韧、勤奋、智慧和诚信,成就了北方皮都张家口的历史辉煌,促进了中国毛皮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阳原毛皮文化博物馆

阳原县委、县政府以此为据,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收集大量史料和实物,投资4500万元兴建了国内首家展示毛皮文化的专业博物馆,展馆面积4300平方米,集中展示阳原毛皮文化的起源发展,见证阳原毛皮文化的厚重内涵,助推阳原毛皮产业发展壮大,全力打造中国毛皮文化发祥地。毛皮文化博物馆于2016年10月通过了基建和布展验收, 10月15日正式开馆。开馆后,毛皮文化博物馆得到了中国皮革协会、地方各级协会、业内专家领导等各界人士的高度肯定,先后有辽宁佟二堡、河北辛集、枣强、昌黎和蠡县等地业内人士慕名而来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毛皮文化博物馆作为中国毛皮文化发祥地的有效载体,得到业内专家的一致认可。

在此基础上,阳原县积极对接省、市文物局,争取评定毛皮文化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继续深入挖掘整理毛皮文化相关史料,争取上级文化部门的支持,将毛皮碎料加工工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申报国家、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以毛皮为题材的文化作品,进一步丰富阳原毛皮文化的内涵,叫响毛皮文化发祥地。同时,紧紧抓住2022年张家口举办冬奥会的历史机遇,全力抓好毛皮文化与泥河湾文化、民俗文化、温泉文化的深度融合,精心谋划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板块。

巩固技艺—— 提升毛皮碎料加工基地

阳原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碎皮加工技术优势,扶持中小加工企业和加工户改进工艺,变阳原制造为阳原创造。在国家皮检中心的有力支撑下,逐步建立以阳原碎料加工工艺为基础的国内、国际标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阳原碎料加工在全国乃至全球毛皮行业的领先地位。

从1992年起,阳原县凭借“碎皮加工”技艺,首批承接天津土畜产品进出口公司的缝制皮褥子,开始打开销路,依靠“碎皮缝制”与“穿网编织”两大技术,精心培育“碎皮缝整”和“整皮碎用”两大特色,缝制的技艺精湛,拼对的形式多样,丰富了裘皮的毛色纹路与观感、质感,越来越被国内外毛皮经销商所关注和信赖。全县初步形成了“数乡一业,数村一品”的区域布局,并带动了宣化、怀安、蔚县、山西阳高、大同等周边地区毛皮加工业的发展,辐射半径达100多公里,几乎村村是工厂,户户是车间。毛皮企业和加工户达到1100多家,年可加工各类毛皮材料1000多吨,占全国毛皮碎料加工总量的80%。全县从事毛皮加工、营销的有5万多人,其中从事毛皮碎料加工的农民就有3万多人。

1996年,阳原县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张家口北元皮毛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北元牌”高、中、低档裘皮服装和编织产品,这在当时有效地改变了阳原县皮毛行业以生产皮褥子为主要产品的状况。在该公司的带动下,云腾、华益、通盛、屈氏等数十家皮毛公司纷纷改进工艺,大力开发新产品,由简单低档褥类加工发展到毛皮服装加工。先后有北元、北国屈氏、温美莎、宝美毛等品牌获得全省著名商标,年可生产各类裘皮服装服饰50多万件,实现产值达20多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辐射北京、天津、内蒙、山西、河北等地。

阳原县把碎皮缝制作为全县扶贫攻坚的第一主导产业来抓,重点扶持有毛皮加工意愿的贫困户每户一台缝皮机。累计发放缝皮机7673台,涉及全县49个村,2.47万贫困人口。毛皮产业覆盖全县5.6万多人,已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第一产业,据初步测算,毛皮产业收入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达到1500元。2012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皮革协会授予“中国毛皮碎料加工基地”荣誉称号,2014年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第二批“皮毛制品外贸转型示范基地”。站在新的起点上,阳原县委、县政府正在克服三年新冠肺炎疫情及国际国内市场影响,稳定毛皮销售渠道,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壮大龙头企业,完善市场体系,全力实现毛皮产业链向专业化转型,助推全县乡村振兴,农民致富。

项目带动——打造中国京西北裘皮加工集散中心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阳原县瞄准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实施项目带动、产业兴城,全力推进毛皮循环经济园区建设。

投资6.5亿元,建成阳原国际裘皮城。该项目2012年4月开始启动,按照4A级经贸旅游景区和五星级商贸专业市场标准建设,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是京西北单体建筑规模最大、功能设施最完善的毛皮专业市场。2013年10月正式开业运营以来,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推介,基本实现了营销两旺,商户入驻率达100%,吸纳就业5000人。累计实现销售额超过150亿元,接待客流量超过500万人次,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6年12月获得3A级经贸旅游景区称号,2017年1月获得中国皮革协会授予“五星级专业市场”称号,真正成为了毛皮产业的龙头和阳原的一张靓丽名片。

投资636万元,建成毛皮技术培训中心。目前已投入使用,累计培训加工、销售人员5200多人。今后将邀请国际、国内毛皮专业师资队伍,举办毛皮专业知识培训,并联合市工信局中小企业培训中心、县职中在阳原建立毛皮专业培训基地。利用张家口永盛毛皮硝染有限公司日处理800吨污水的能力及环评准入条件,按照规模适度的原则,以超前的理念为指引,在环境建设上始终追求高标准。污水实行三级处理,即车间、园区和市政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厂采用了国内先进的催化氧化复合反应床技术,工业废水处理后达到GB一级A标准,并且实现80%以上的中水回用。以此为基础,引进了阳原县新元素鞣制公司入驻硝染基地。公司正常运营以来,日鞣制狐狸皮3000张,貂皮10000张,加工后的皮张毛色亮丽饱满、皮板光洁柔软,生产工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入驻阳原的服装加工企业奠定了基础。

国家皮革质量检验中心

投资7亿元,打造毛皮循环经济园起步区。坚持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承载平台,加快加大建设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的条件下,推动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早日建成投入使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企业零成本入驻循环经济园区,带动产业链条式发展。目前中铁城乡环保公司投资建设的标准化厂房即将完成,与多家国内一流技术水准的毛皮硝染企业签署意向协议,毛皮品牌服装服饰加工企业及其他服装加工企业正在洽谈之中,待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完成,即可展开实质性的洽谈,吸引企业入驻循环园区,带动产业链条式发展。国家级低碳园区、绿色工厂、清洁生产示范基地即将建成。

投资6000万元,改造老旧市场,打造特色商圈。按照县委、县政府对毛皮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计划将皮毛大市场改造成设施完备、功能分区、风格各异、精致高端的皮草风情街,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休闲、购物、餐饮和皮草加工全流程体验服务。项目一期申请省财政专项债券资金4300万元,对皮毛大市场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改造了供水、供暖、雨水、弱电管线,重新铺设路面,规划车位,安装路灯和充电桩,使皮毛大市场的基础设施有了质的提升。目前已完成50%工程量。

项目二期为皮毛大市场整体形象提升,包括沿街商铺美化亮化工程和美食风情街项目。沿街商铺外立面改造项目计划将商铺外立面重新粉刷,在顶部加装铝制仿古屋檐斗拱,同时加装铝制腰线仿古出檐,并安装LED灯带,统一更换门头牌匾,达到沿街商铺美化亮化的效果。同时积极引进第三方投资,建设风情美食街,将皮毛大市场南北方向主轴街道整体打造为美食风情街,统一铺面仿古装修风格,汇聚本地特色美食和京沪川陕晋蒙疆苏杭粤等地风味美食,打造餐饮休闲的网红打卡地,为皮毛大市场吸聚人气和流量。

几年来,阳原毛皮产业基本实现了由原来以碎皮加工为主的初级形态向集“动物养殖、原皮交易、硝染鞣制、碎皮加工、成衣制作、产品销售、培训研发、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的初步转型,已成为全县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第一主导产业。到2025年,全县毛皮行业力争年产值达到80亿元,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从业人员达到6万人。

第五届中国·阳原国际毛皮文化节开幕式

全面振兴——重铸裘皮古都辉煌

二十大报告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明确中心任务就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河北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也明确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全省发展的总体目标,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北展现出美好场景。其中之一就是要突出抓好县域经济发展,打造立县兴县特色产业集群。阳原县委、县政府按照二十大报告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切实巩固和加强毛皮产业在引领辐射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发力推动毛皮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加快研究制定政策文件。加快编制毛皮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鼓励本地龙头企业入驻园区、技改升级。发挥产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早日形成覆盖京西北的毛皮服装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市场。

二是加快毛皮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坚持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承载平台,早日推动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成投入使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一流技术水准的毛皮硝染企业和毛皮品牌服装服饰加工企业及其他服装加工企业,零成本入驻循环园区,带动产业链条式发展。

三是加快专业市场建设。重点扶持阳原国际裘皮城公司做大做强,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引进专业团队管理运营,在宣传、规范经营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争取早日在中小板上市,打造阳原毛皮产业旗舰型企业。

四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支持本地企业培育打造知名品牌,支持在现有省著名商标和中国真皮标志品牌中培育选优,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品牌价值,打造中国驰名商标,提升地域产品美誉度和品牌价值。落实各种奖补政策,激励企业内生动力。“十四五”期间争创3〜5个国家驰名商标(含真皮标志)和名牌产品,10〜20个省级知名商标和名牌产品。

五是着力推进工业设计。深入落实省市领导指示要求,谋划建立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引进2〜3家服装设计机构。引导鼓励有条件毛皮企业加大工业设计投入,建立相对独立的设计室,全面提升设计创新能力。加强企学研联合,建立工业设计孵化器和研发实习基地,与北京服装学院等大中专院校、职业学校开展合作,到阳原毛皮企业搞设计创作。举办服装设计大赛、裘皮时装周等活动,大力推动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

六是精心打造电商平台。加快建设毛皮产业信息中心、电子商务平台,为全县毛皮加工企业和经营户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行业信息和经济政策信息,打造高效、准确、快捷、及时的毛皮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和网上营销平台,助力毛皮产业与电商的深度融合。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扶持东恒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采取网店、微商和抖音、快手等直播带货多种形式,打造本地企业创新发展新的增长点。

七是全力抓好营销推介。积极抢抓京津冀一体化和张家口举办冬奥会后知名度契机,深挖阳原毛皮文化内涵,讲好阳原毛皮故事。利用网络、微信、文博交流、非遗扶贫工坊、影视剧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长时间、高密度宣传推广阳原毛皮,打通历史文化寓意和裘皮销售终端渠道,实现富民强县和品牌价值、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八是打造质量追溯体系。围绕建成国内最具权威的国家皮革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大硬件软件建设和专业人员招录、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完善实验室制度规范,提升检验技术水平,打造国内知名实验室,增强业界话语权。以检验中心为依托,建立售后服务平台,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技术支撑和消费保障,为知名品牌企业出具国家级的检验报告,突出“阳原毛皮”产品的卓越品质,让消费者放心满意。


责任编辑人:潘飞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