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京皮革>

 黄劲煌:“智造” 让传统产业集群重拾“向心力”

黄劲煌:“智造” 让传统产业集群重拾“向心力”

2023-09-15

来源:《北京皮革》

作者:文/ 天 歌

华阳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皮革协会皮革和制鞋机械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工作委员会委员、特邀专家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员

泉州智能装备产业协会会长

泉州市科技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

2018年工业新四基智造百强榜智能制造创新人物

泉州优品”推广大使

黄劲煌主导的全国产业化的“休闲鞋智能化成型生产线”,在2018年12月被列入福建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与智能制造装备认定名单,随后被列入泉州“数控一代”示范产品名单,并荣获中国好设计奖银奖、高端装备创新设计大赛铜奖。

黄劲煌从2000年起就扎根制鞋行业,在制鞋产业深耕二十余载,2002年成立华阳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先后成立了厦门华闽进出口有限公司、越南华阳鞋业有限公司、越南禾丰鞋业有限公司、泉州市华阳鞋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华昂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福建省华增鞋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华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制鞋产业链齐全的跨国集团。

集团总占地245亩,员工5000余人,目前拥有28条现代化制鞋生产线。公司严格执行欧盟标准,年承接2000万双的国际品牌订单。华阳国际立足国内,面向国际,与GUESSMICHAEL KORSPOLOFILATOMMY HILFIGER等知名品牌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黄劲煌(左4)陪同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左3)参观公司休闲鞋智能化成型生产线

国家发改委项目- 华宝休闲鞋智能化成型生产线产业

化项目验收

华阳国际构筑“客户、企业、员工”三位一体的和谐共同体,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为战略伙伴提供双赢的合作平台,为企业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宽广舞台。凭借完善的生产生活设施为华阳人创造最舒适的环境。善道华阳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热心慈善公益事业,促进企业与自然、社会、国家的和谐发展、共赢共荣,以企业自身的正能量回馈社会。

华阳国际集团合作伙伴

冷粘鞋智能成型生产线—双线

遇成本瓶颈,借技术突围

21世纪初,黄劲煌在鞋材贸易领域首度提出“订单配套式鞋材出口”的全新商业服务模式,赢得了国外客户,收获了市场丰厚的回报。数年之后,由于创新模式的成功,他开始在越南设厂。2005年,首个制鞋生产基地在越南海防建立,属于首批在海外设厂的企业,黄劲煌也成为了泉州首个在该国落地制鞋项目的企业家。承接国际知名品牌订单,是该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加之我国劳动力、土地以及资源环境成本的快速上升,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通过低附加值方式发展的传统产业集群遭遇瓶颈。

当曾经赖以生存发展的低成本优势被严重削弱,寻找新的“成本洼地”似乎就成了制造业全球布局下的天然属性。不少企业受成本压力所迫,开始向海外搬迁产能,而一些大企业更是早早开启了国际化布局。

然而凡事总有特例,早在15年前就去越南闯过“南洋”的黄劲煌却于2012年回到泉州,在晋江设立硫化鞋生产基地。“关于越南人工成本低这一话题一直有各种说法”,黄劲煌解释,“其实这些年越南人工成本涨得比国内还快。回顾过去的15年,越南的最低工资上涨了17倍,生产效率却只有我们国内的六成左右。”

虽然成本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黄劲煌作出了回国的决定,不过根本上让他有底气的还是泉州已形成完善的制鞋产业集群。他分析道:“制鞋看起来简单,但从最初的材料获取到最后的成品制成,要经过十几个大环节,其中有些环节甚至包括30多道工序、超200多个部件,而这些都能在晋江一站式解决。”黄劲煌还举了个形象的例子:“就像在深圳,人们常说逛半天华强北,就能组装出一部智能手机——晋江的制鞋也有着同样的优势。”

但黄劲煌同样指出,潜藏于泉州制鞋领域的劣势必须受到正视。尽管泉州的制鞋产业集群拥有完善的产业链,然而由于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掌握不充分、不全面,产业集群内同质化、同构化现象较为严重,导致集群越来越难以承担各种成本上升和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这极大地压缩了产业集群的发展空间,甚至面临着“中低端锁定”的风险。

面对挑战,当时还只是普通制鞋商的黄劲煌想到了“机器换工”,即通过智能制造重新赋予产业集群新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3C等领域应用已成熟的工业机器人,在转向传统劳动密集的制鞋过程中,却面临诸如工艺柔性要求高、成本约束严苛等问题。制鞋的非标性特点不仅困扰着技术方,也让成本敏感的制鞋企业对智能化望而却步。

国内外都跑遍了,却始终未能找到与制鞋产业特点完全契合的生产线。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干。”黄劲煌说道。从办鞋厂开始到自主研发贴合制鞋工艺流程的智能化设备,黄劲煌成功走出了一条以技术红利取代人口红利的智能制造新路径。

硫化鞋智能成型生产线

乘机遇东风,上智造青云

早一分把握机遇、发现需求,快一步夺得先机,才能始终立于创业之林。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智能化制造产业,闯出“中国制造2025”大格局,每个节点都贵在一个“先”字,不惧风险,独领风骚,引领中国鞋业华丽升级转型。

黄劲煌是一名“70”后的创业者,是与改革开放共成长的一代。他果断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从贸易起家,再到建厂创办实业,如今他进军智能制造,将机器人及AI与鞋业制造相结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产业,倾力挖掘制鞋智能生产线的智造红利。

在兼顾贸易与制造两端的鞋产业基础上,2012年回国设厂之后,黄劲煌率先觉察到制造业人工依赖危机背后的发展路径,于2016年成立了福建省华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进入智能化制鞋生产线的自主研发创新阶段。目前华宝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00余项,挖掘“机器换工”红利,开启了“第三次创业”之路。如今,围绕“鞋”主题,黄劲煌已创建了由智能设备输出到制造输出,再到贸易流转的鞋产业生态链系统,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以智能设备研发为核心,参与鞋产业制造深度变革的创业者之一。

华宝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图

随着社会的发展,晋江制鞋业传统上的“手工”制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企业在招工和管理工人上遭遇了诸多困难,企业发展受到阻碍。

正当华阳国际集团苦苦寻求变革之路的时候,伟大的祖国也在关注企业发展并大力提倡企业的科技创新,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全面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华阳国际集团抓住这个契机,探索切实可行的“机器换工”路径。

在政企的共同努力下,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关键问题,华宝科技会同各方力量展开了跨学科、跨行业的协同创新。华宝科技第一条硫化鞋智能生产线于2018年成功投入使用。原本一条手工刷胶的生产线需要68个工人,如今用12台机器人加机器视觉的智能成型生产线,仅耗时12 秒即可生产一双硫化鞋,可以减少70%的人工量。

正是由于有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各级政府的重视与不断帮助,华阳国际集团才能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的“智能化”创新生产模式。这不仅代表了制鞋产业发展的飞跃,而且体现了华阳国际集团公司作为“中国制造 2025”示范城市的泉州在制造业上所贡献的绵薄之力。“高质量的装备才可能生产出高端的产品,高质量的产品带来更多的附加值,这是晋江、泉州乃至全中国制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接下来,我们准备将智能生产线推广开来,并努力打出自主品牌,进一步带动整个制鞋业的高质量发展。”黄劲煌说道。

可以预见,未来在泉州3000多家鞋企、5000多条传统生产线、30亿双鞋的年产量面前,培育出一个全新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势在必行。这将为泉州传统制鞋业升级为高端制造业提供契机,进一步强化这一传统优势产业集群的向心力。

智慧园区项目讨论会

休闲鞋智能成型生产线产品推介会

修技术矛戟,与人才偕行

早期中国制鞋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鞋业产能过剩,引发价格混战,各方损失严重。为跳出这个怪圈,华阳国际集团不断地研发差异化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实行跨界融合,并加以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将人体工程力学方面的知识运用于产品研发,或者搜集健康大数据,将传统产品与健康状况巧妙联系,甚至与一些智能芯片的公司合作研发可穿戴产品,将传统产品与人工智能有机结合,创造出“不一样”的产品,达到了“1+1>2”的效果。

革命尚未成功,新技术依然面临市场推广、客户信任建立等难题,但黄劲煌深信“机器换工”的未来前景,更深知自主研发手握技术的重要性,坚持将其作为今后的主要创业主题。制造出身,在“智造”路上,他一直践行“借智”的创业之路。为了实现机器换工,华宝科技公司与高校及研究院携手共同研发智能化生产线。从制造需求入手,黄劲煌与研发人员逐一攻克技术难关。

得道者多助,黄劲煌的坚持多次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与肯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程科学院原院长周济充分肯定了该研发项目,并提出了中肯的指导意见。他说:“这条智能产线研发成功,具有政治意义。”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黄劲煌对来到他麾下的人才给予了最大的尊重,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同时,在与人才共事期间,他同样时常激励他们,激发他们的潜力。此外,黄劲煌还在企业设立了员工互助基金,为工人提供了廉价住房,帮助工人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的实际困难。

黄劲煌指出,机器人鞋业制造是鞋业的一个创举,具有非凡的经济意义与社会意义,是参与“中国制造2025”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实行合伙人制是目前企业发展的趋势。为此,黄劲煌也引入了这个制度,与技术人才分享市场红利,让他们在工作中发扬主人翁精神,为公司乃至中国鞋业的发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工信局一行到访华宝公司

永葆爱国心,未忘乡土情

在关注企业和行业的全面发展之余,黄劲煌同样时时心系家国与社会。

虽然我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国家、伟大的党的领导。我非常关心政治、关注经济、关心民生,用心体察社会发展需求、民生要求,施展自己的能力以回报社会,为本乡本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黄劲煌十分关心家乡经济建设,常身体力行为家乡的繁荣建言献策。他说:“我不仅向乡间的企业家们讲课,总结我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介绍在国外办厂的方法及与当地政府打交道的秘籍,还就晋江的体育用品经营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共同探讨晋江鞋业转型与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而且,他还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扶困济贫,积极向慈善机构捐款。“到目前为止,我捐款已超千万元,主要是为了关怀乡村老人、资助贫困大学生。我所做的这些事,使我在社会中得到了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人望。”黄劲煌说。

2022 年“走马小凉山 爱心川南行”活动,黄劲煌和泉州企业家爱心捐赠合影

潮起挂云帆,奋楫济沧海

智能制造是促进制鞋行业生产方式由传统手工向智能型加工转变,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装备自动化程度的途径。政府要发挥技改资金撬动作用,引导企业注重智能设备投入和研发,鼓励企业增加产品设计研发投入,在生产环节积极自主创新。政府要加大力度培育智能制造研究院,积极研发鞋业市场制高点。探索切实可行的“机器换工”路径,智能设备应价格适中、符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适应关键工序等目标,推进从“传统制造”向“智能智造”的提升。泉州市是“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华阳国际集团立足于实现制鞋业生产链的智能制造,敞开怀抱欢迎更多的企业家朋友共同合作,创造更多的“中国制造2025示范基地”,助推制鞋业转型升级。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二十年来,经历了市场竞争、技术短板、招工困难、厂房拆建,更有疫情影响、订单紧张等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年轻的华阳国际集团作为“星光下的赶路人”,在习近平总书记“撸起袖子加油干”精神的鼓舞下,在各级党和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戮力同心出台的各种政策的指引下,经过全体华阳人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绩,称得上是“非凡和辉煌的二十年”!

潮起东方,奋楫扬帆正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角声声,催人奋进。华阳国际集团必将再次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搏击商海、勇立潮头,闯出敢为人先的新路。华阳国际集团目前正在成立党支部,相信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全体华阳人会更加“自信自强、理性智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心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久久为功”,坚定不移传承“晋江经验”,书写敢拼会赢的传奇,感恩奋进,奔赴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责任编辑人:潘飞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