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23年第7期>

 数字化背景下高职皮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与优化

数字化背景下高职皮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与优化

2023-05-24

来源:《北京皮革》

作者:陈慧慧

陈慧慧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

摘 要:针对数字化背景下皮具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为例,参照皮具艺术设计专业的国家教学标准和行业职业规范标准,坚持德技艺并修,科学确定课程目标,多元重构课程内容。与企业开展产教深度融合,优化数字化课程实施方案,同时,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完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不断优化升级数字化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字化专业技术能力,增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字化;皮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opitimzation of leather goods

art desig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digitalization background

CHEN Huihui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1483, 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talent demand of leather industry enterprises under the digitalization trend, taking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Art Design Curriculum Reform as an example, referring to the nat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of leather art design specialty, adhere to the combination of morality and skill, scientifically specify the curriculum goals, and re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content in multiple ways. To carry out in-depth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with enterprises, optimize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digital curriculum, and the system of evaluation is perfected by using digital teaching platform. Through optimizing and upgrading the teaching system of digital professional courses, we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students' digital professional technical ability and enhancing the adaptabi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 digitization; leather goods art design major; curriculum reform



基金项目:2022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2022GXJK544:时尚产业升级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作者简介:陈慧慧(1983—),女,硕士,讲师,346158065@qq.com,主要研究方向为皮具专业教学


前 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政策导向和目标要求,而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就必须把数字化转型作为职业教育整体性、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加快职业教育育人观念的转变,培养大量具有数字化素养和能力的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1]。各行业正处在数字化、智能化的产业升级阶段,面临汹涌而来的智能化技术浪潮,职业教育课程的确面临深刻变革需要[2]。皮具行业也正处在时尚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时代,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赋能时尚类产业发展作用凸显,特别是在皮具行业,皮具产品从设计到制版,再到生产销售,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从以往的手绘、手工制版到现在虚拟仿真效果制作,不再需要制作实物就能实现线上订货,实现了订货样板的所见即所得。

然而,目前掌握皮具行业数字化技术的人才却是凤毛麟角,企业接收的大部分高职皮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都需要经过二次培养才能胜任岗位工作,企业目前急需大量能够运用数字化技术完成皮具产品成型、展示和生产流程的技术人才,同时也说明了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发生严重的错位。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的质量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3]。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专业课程改革必须跟上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步伐,以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同时也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

1 皮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2022年9月7日教育部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高职教育的皮具艺术专业简介中提出,专业能力包括具有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和信息素养。我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主持修改相关内容,根据前期对全国40余所高职院校皮具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现状调研得知,企业所需的人才从原来懂皮具手工设计与制作的技术型人才,转变为具有皮具行业数字化素养和能力的中高端技术技能人。

我国皮具行业正处在数字化升级时代,而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皮具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组织和评价等已无法适应行业企业数字化升级发展要求。基于以上原因,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皮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为例,分析总结了高职院校皮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缺乏数字化技术支撑

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符合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人才,职业能力不同于普通能力,它是要依托具体任务的完成状态来描述的能力[4]。达成课程目标的前提是课程结构和内容需要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设置。

自2014年以来,本校皮具艺术设计专业的皮装、鞋靴、箱包设计与制作三门主要核心课开始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工作坊教学模式,改革知识传授型的“课时制”教学方式,推行符合设计制作规律的“工作制”教学方式,采用“理论教学+技能训练+生产制作”三位一体的作坊课堂[5]。每一门工作坊课程包含了该皮具品类从设计到制作的所有岗位的工作任务,但是课程内容主要以传统的皮具产品技师、工艺师、版师和设计师等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主线进行设计,不能适应和匹配目前企业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工作流程,课程内容设置与岗位数字化的工作任务关联性不足。

如《鞋靴设计制作》课程中鞋靴工艺制作的内容仍以企业中鞋靴工艺师运用定制的鞋楦进行手工开版—面料、里料裁断制帮—鞋底制作—帮面制作—帮底结合—烘干定型—出楦—产品检验等,而目前像李宁、安踏、百丽等中高端品牌企业早已利用数字化三维设计鞋靴开发软件,实现由鞋靴产品3D模型转2D样板、鞋楦贴图、鞋底导入、生成鞋楦大面等数字化流程完成鞋的3D模型设计,然后依据3D模型在虚拟仿真制作软件中进行虚拟缝制、鞋舌制作、冲孔、渲染效果等设计,即利用数字化成型技术呈现虚拟仿真鞋靴产品效果,并通过线上订货会完成订单任务对接,全流程数字化操作,整个鞋靴工艺制作的工作任务与传统的手工制作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为了满足目前皮具行业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对数字化设计人才的旺盛需求,达成掌握数字化技术能力和提高数字化综合素质的课程教学目标,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优化。

1.2 教学平台缺少数字化场景搭建

目前数字化教学技术发展迅速,学习通、智慧职教、云课堂、雨课堂等线上教学平台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技术支持,如其可以为利用虚拟仿真演示技术针对教学中知识难点进行剖析、典型工作任务实践场景搭建、线上专业资源共享、线上协作完成项目研发方案策划与实施等。另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也是近年来职业教育大力推行的教学模式。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皮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虽然已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上开课,但是日常教学组织中并没有形成常态化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同时也存在数字化教学手段设置的缺位问题。一方面,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利用好数字化教学平台来搭建相关的职业岗位工作场景,缺少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调动,导致学生无法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另一方面,数字化教学平台上的课程资源相对匮乏,网站建设观念落后,更多的是把陈旧的线下测验、教学课件、知识考核等内容搬到了线上,没有深入和拓展性地与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相结合的知识点,没有充分利用好数字化平台的教学优势,无法满足学生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实践体验场景的需求,即无法为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转化到岗位实践的条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程的教学成效。

1.3课程评价欠缺数字化系统设计

泰勒提出,我们越来越期望用评估程序确定学生身上实际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哪些地方实现了课程目标,在哪些地方我们仍需做出进一步的改善,以获得有效的教育计划[6]。可见课程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也是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皮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评价还沿用线下传统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以教师评价和学生的作业成绩为主。

数字化教学技术的应用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多元、多维度的教学互动平台,同时也为实现科学、客观和实效性的教学评价提供技术支持。相关研究指出,线下传统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并不完全适用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所以对混合式教学的质量评价还需进一步探索与研究[7]。

线下传统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存在两方面的弊端:一方面,评价主体以任课老师为主,缺乏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反向对教学中的课程目标及内容的评价,与企业的评价标准相脱节,评价主体、内容和方式都呈现单一的形式;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价往往集中于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的情况无法科学实时地进行评价,没有建立根据学情分析和实现过程+结果的科学系统教学评价体系。另外,学生对于教学评价的具体标准和结构缺乏了解,导致学生对于课程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以及评价结构的完善性存疑,无法客观科学地对课程进行评价,课程评价缺乏数字化的系统设计,导致教师无法针对课程目标达成效果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以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与内容。

2 皮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与优化

数字化技术已经开始渗入到皮具行业的岗位工作中,皮具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流程正在发生颠覆性的改变,要求皮具设计与制作等相关人员必须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化工具,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和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如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操作智能化的生产设施,以及可以在数字化产品研发合作平台与相关人员共同协作完成从市场调研与分析—新产品研发与设计—在制品质量检验与控制—市场推广营销—售后服务追踪与处理—客户反馈信息收集等产品生命周期全流程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这些都对皮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内涵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8]。在时尚产业数字化升级背景下,习总书记的这一思想方法为我们把握“势”和“变”、处理好“危”与“机”提供了思想引领,同时也为我们优化课程、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注入了强大动力。以我校皮具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鞋靴设计与实践》课程优化的实践为例,在国家教学标准的统领下,以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为依据,基于皮具行业急需掌握数字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对课程定位、内容、组织和评价等进行适应性调整与优化,积极探索数字化背景下课程建设的发展之道。

2.1基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多元重构课程内容

随着时尚产业的数字化升级,皮具企业中设计师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也随之发生变化,从传统的手工绘制效果图到手工打样选材,转变为全过程数字化的研发,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掌握相关的数字化研发技术。

《鞋靴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针对目前皮具企业数字化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重构,特别是模块四“童鞋产品创新开发”和模块五“创新运动鞋数字化开发”两个模块,根据相对应的鞋类龙头企业的产品研发数字化流程,优化课程的模块内容,使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的学习,逐步达到鞋靴企业对数字化设计开发等主要岗位的相关任职要求。

“童鞋产品创新开发”模块原来是根据传统童鞋企业研发流程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包括设计调研、用户分析、主题版制作、手绘效果图、样板出格、成品制作、成品拍摄和制作画册八个任务,在样板出格和成品制作这两个部分不仅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还要消耗高成本的鞋靴制作材料,同时研发产品的有效性也非常低,在以往企业的新产品研发中,需要设计制作成品用于订货会新品发布,但是订货会上每一季度都会有70%的开发鞋样板被淘汰。而目前安踏、李宁、特步等鞋靴品牌企业的研发已经升级为全过程数字化研发,采用“设计—生产—销售”一站式协同平台时谛智能(Revofim),具备AI、智能三维设计(next generation CAD)、超真实渲染电脑图像(CG)及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 等能力的鞋业全栈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全链路中以数据为驱动,引入3D建模设计、逼真渲染、面料扫描及AR/VR等领域核心技术,以连贯流畅的端对端方式,提升效率,降低打样成本,缩短上市时间,同时还能通过平台进行颜色、材料等置换,以低成本达到多系列的设计效果,让产品开发能紧跟市场趋势,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童鞋企业最新的工作任务,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多元重构、改造升级。采用的最新鞋靴研发设备(足部三维扫描仪、足底测压仪、3D雕刻矫形鞋垫打印机)、面料扫描及AR/VR、Revofim虚拟仿真渲染等数字化开发新技术,以适应童鞋行业健康定制、国潮品牌、科技时尚等新趋势。调整后的童鞋产品创新开发模块课程内容包括:项目分析及产品定位、儿童足部测量及分析、矫形鞋垫CAD设计、矫形鞋垫成型及适配、功能鞋底设计及工程图绘制、鞋底选材及3D建模、鞋设计及虚拟仿真效果图制作和创新健康童鞋系列展示八个模块,将童鞋企业目前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如图1所示。

图1 《鞋靴设计与实践》——童鞋产品创新开发模块课程内容重构示意图

图2 校企共建数字化鞋类产品研发资源平台

2.2 开展产教深度融合,优化数字化课程实施

为了解决目前皮具专业《鞋靴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存在的组织和实施不够高效和数字化资源匮乏的问题,一方面,利用现代数字化平台,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界限,采取“工作制教学+接单实践”的模式,引入企业真实的开发项目,承接真实开发任务,通过选用行业一流的Revofim数字化开发平台,实现教学项目与企业开发“零”距离对接,校企共建打造以“线上学习课程+流行资讯网站+企业优秀案例库+校企共建材料库+虚拟仿真素材库”为支撑的互动性强、实用度高、新资讯多的线上线下、多元共享的数字化教学及鞋类产品研发资源平台(如图2所示),编写符合制鞋行业设计生产实际和最新趋势的工作手册式教材《鞋类产品数字化开发》;另一方面,在“以企业项目为中心,以订单成果为导向,突出设计创新,数字技术应用,符合市场潮流”的课程设计思路指导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重点合作企业鞋靴生产过程与皮具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教学课程的数字化同步,借助产业学院平台,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与在校学生进行双向互动教学,探索虚拟与现实课堂交融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现场教学优势。将企业的“产品企划”“功能性产品研发设计方案”“CAD样板出格”“鞋底3D模型研发”“品牌策划”“生产管理”等项目和任务,有针对性地与“健康功能设计”“底部结构3D建模”“产品虚拟仿真效果图”“创新与专利”等理论学习有机结合,并在企业岗位技能教学环节中加以实施,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理解和领悟皮具行业职业道德内涵,进一步提升皮具设计及制作等岗位的职业能力。

2.3利用现代数字化平台,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图3 Revofim 数字化协作开发平台

数字化教学平台为实现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持,如根据鞋靴设计与实践课程目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利用Revofim数字化协作开发平台(如图3所示),在学生以在线协同方式实现全过程设计利用超星学习通完成课程学习中,进行教学信息全方面采集,动态监控学生学习过程,多维展示学习结果,实现了企业的实时反馈、点评与学生的在线自评、互评相结合。

针对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多维度、科学、便捷、实时地综合评价,并重点从教学环节控制、学习过程考核、质量指标成果三方面,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与优化,为教学反思提供了参考。

在课程活动开展中,从教师课程内容的选择、企业实训项目的引入、设计思维的引导、工作过程的设计、技能训练的指导等课程实施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做到课前有设计、过程有资料、课后有文本,有效提高教师的课程组织质量;同时,对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的行为表现、协作能力、设计方案、表现技能、制作工艺、材料运用、成品制作等进行实时考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建立成果质量考核与奖励机制,对于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按照质量等级,给予相应的专业考核成绩奖励,从而有效构建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客观、科学、全面的数字化课程评价体系。

3结 语

专业课程的建设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案实施应在满足职业工作岗位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皮具行业数字化升级后带来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业态的背景下,只有不断优化皮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从供给驱动走向需求驱动,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才能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与经济体系的适应性,推动职业教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参考文献

[1] 本刊编辑部. 把握数字化契机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3):5-11.

[2] 徐国庆.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的当代意义与发展[J]. 职教论坛,2022,38(1):57-6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EB/O].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4] 徐国庆. 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几对重要关系[J]. 江苏高教,2012(2):146-148.

[5] 段娜. 基于"工作坊"教学的皮具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2(10):158-160.

[6] 拉尔夫·泰勒[美]. 罗康,张阅译.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7] Manueke I M, Trisyani Y, Nurlaeci N. Systematic review:Position changes after transfemora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rervention [J]. Padjadjaran Acure Care Nursing Journal,2019(1):46-59.

[8]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论坛:善于积势蓄势谋势 善于识变求变应变[EB/OL]. http://theory.people.com.cn/GB/n1/2020/0709/c40531-31776447.html.


责任编辑人:潘飞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